INA轴承配置的选择方法解析

发布时间:2016-07-20 10:00:02      阅读次数:1691
INA轴承配置的选择方法解析。通常,轴是以两个INA轴承在径向和轴向进行支撑的,将一侧的滚动轴承称为固定端轴承,它承受径向和轴向两种载荷,起固定轴与轴承箱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的作用。将另侧称为自由端,仅承受径向载荷,轴向可以相对移动。
固定端轴承必须同时与轴和轴承箱相固定,较适宜的INA轴承是能承受复合载荷径向轴承,例如,深沟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及双列或配对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承受单纯径向载荷的径向轴承组合,如内外圈不带挡边的圆柱滚子轴承经与深沟球轴承或四点接触球轴承或双向推力轴承组合,也可用作固定端轴承。这时,第二个轴承提供双向轴向定位,但是安装时必须与轴承箱保持有一定径向间隔。自由端轴承在轴因热膨胀,长度发生变化时,轴承内不会发生挤压。轴向位移可发生于轴承内部,也可发生轴承圈与轴承座。
“交叉固定”是指这样一种INA轴承配置,其中每个滚动轴承都对轴作单向定位,且方向相反。这种组合主要用于短轴。所有至少能承受一个方向轴向载荷的径向轴承都适用,包括深沟及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以及NJ型圆柱滚子轴承,使用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时,在某些场合,必须施加预载荷。
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和预紧
滚动轴承的装配是钳工装配和修理工作中经常要做的一项操作,而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和预紧是滚动轴承装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准确把握游隙调整和预紧的工艺概念,并且在装配工作中正确地运用这种工艺方法,是轴承装配工作质量的保证。  
滚动轴承的游隙是指在一个套圈固定的情况下,另一个套圈沿径向或轴向的最大活动量,故游隙又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两种。  
滚动轴承装配时,其游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游隙太大,会造成同时承受载荷的滚动体的数量减少,使单个滚动体的载荷增大,从而降低轴承的旋转精度,减少使用寿命;游隙太小,会使摩擦力增大,产生的热量增加,加剧磨损,同样能使轴承的使用寿命减少。因此,许多轴承在装配时都要严格控制和调整游隙。  
预紧就是轴承在装配时,给轴承的内圈或外圈一个轴向力,以消除轴承游隙,并使滚动体与内、外圈接触处产生初变形。预紧能提高轴承在工作状态下的刚度和旋转精度。对于承受载荷较大,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大都是在无游隙甚至有少量过盈的状态下工作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装配时对轴承进行预紧。  
游隙的调整和预紧通常都是采用使轴承的内圈对外圈作适当的轴向相对位移的方法来完成的。  
从以上工艺学概念不难看出,通过对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可以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旋转精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但同时会使轴承摩擦加剧,发热量增大,所以,调整游隙或预紧的同时必须保证良好的润滑和散热。如果调整不当或润滑不良,就会反过来使轴承磨损加剧,寿命减少。因此,正确地进行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和预紧,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装配技术要求是选择装配工艺方法的根本依据  
对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轴承的旋转精度,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和噪声,但并非所有的滚动轴承在装配时都需要进行游隙的调整。而预紧固然可以提高轴承刚性和旋状精度,但是同时会使摩擦加剧,润滑油膜被破坏并产生大量的热,因此,被预紧的轴承必须进行强制润滑和冷却,这种工艺方法仅限于对轴承刚性和旋转精度要求极高的情况下采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工艺方法,生产实际中也只是在机床主轴装配中用到,其它传动机构的轴承装配几乎见不到。  
在滚动轴承装配中是否进行游隙的调整和预紧,要根据技术文件提出的装配技术要求决定。具体地说,在装配技术要求中,一般对于高速、重载或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轴承会有调整轴承游隙或预紧的要求,反之,则会保持轴承游隙,装配时仅作轴向固定即可。从轴承的种类上看,对于圆锥滚子轴承、角接触轴承、推力轴承均需要对其游隙进行调整;对于一般低速、轻载的向心球轴承,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对其游隙进行调整,而只作轴向固定。  
2、要在热平衡条件下达到游隙调整和预紧的要求  
滚动轴承实际的理想工作间隙,是在轴承温升稳定后所调整的间隙。因此,轴承游隙的调整应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常温下按照有关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对轴承游隙进行调整,至间隙合适并用手转动应感到旋转灵活;然后,将调整机构适当回松(防止试车时由于温度升高而使轴承突然抱死),进行空运转试验,从低速到高速空运转时间不超过2小时,在最高速的空运转时间不少于30分钟,轴承应运转灵活、噪声小、工作温度不超过50℃,最后将调整机构复位并锁紧即可。